要闻精选|《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发布;重庆立案查处15家民营医美机构;“美牙”引争议,两大协会正面刚
01官方通告
【重磅!《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发布】8月6日,《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共7章66条,对化妆品生产许可、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办法》从细化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突出重点环节、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监管等方面,落实《条例》关于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的各项规定。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规章,也是新条例最为重要的配套文件之一,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央广网)
【暂停!监管要求ABS不得有医美贷产品入池】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要求在其交易所挂牌的部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基础资产中不得有“医美贷”。有媒体称,最近已经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暂停了医美贷产品。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在资金端对其“釜底抽薪”,对有发行消费金融ABS资格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警醒。这同时也意味着,对医美以及医美贷的整顿已经开始,医美贷产品合规要求将变得更高。(消金界)
【36项违法!重庆立案查处15家民营医美机构】日前,重庆市卫健委、市药监局汇报了“你点名 我监督”跨部门联合执法暨成渝两地医疗美容行业交叉执法检查的检查结果。截止8月3日,重庆市现场检查共发现36项违法行为,接受检查的22家“被市民点名”的医美机构中,有15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已被立案调查,未来有很大概率会遭受行政处罚。被点名的医美机构中,几乎都存在着“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这一行为;此外,因“医疗器械未规范使用”而被查处的频次也很高,包括“存在未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制度、未建立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涉嫌使用医疗器械”等行为。(医事通咨询)
【停售!“蝶恋花美白祛斑冻干粉”未注册备案】针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国家药监局责成广东省药监局对标示名称为“蝶恋花美白祛斑冻干粉”的化妆品进行了调查。经查,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标示名称为“蝶恋花美白祛斑冻干粉”的化妆品未经注册或者备案。国家药监局要求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标示名称为“蝶恋花美白祛斑冻干粉”的化妆品,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
【严查!陕西打击利用宾馆酒店等违法开展医美活动】为净化全省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现在起到12月,陕西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将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鼓励有奖举报,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楼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加强上市药品和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未取得注册批准的产品不得上市;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互联网医疗美容相关不良信息,查处违法违规网站。(法制现场)
02行业大事
【专项检查!83家化妆品企业被责令整改】今年以来,多地开展儿童化妆品专项检查。据媒体报道,仅在今年1、2月,就有包括北京、江苏、福建、浙江、山东等20地的市场监管局或药监部门,宣布展开针对婴幼儿和儿童化妆品市场的专项检查行动。如今半年时间过去,部分地区的监管行动已经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约有20个省市发布了阶段性成果,共检出219家问题企业/产品,其中83家企业被责令整改,立案调查违法事件共23起。以福建省为例,市场监管局已建立完善儿童化妆品经营企业动态监管档案384家,并对进货查验台账不完整、采购票证不全的26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青眼)
【凉了?刷酸化妆品被国家药监局“点名”】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从“刷酸”的定义、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化妆品中有关酸的用量限定、宣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此外,针对如今化妆品市场上频频出现“刷酸”类产品,文章也明确表示:监管部门对化妆品中的“酸”有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而正规“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并非化妆品,并强调,维A酸、三氯醋酸等“酸”不能用于化妆品。文章一经发布,“刷酸美容需在医疗机构开展”就登上微博热搜榜。(化妆品观察)
【“美牙”?两大协会正面刚!】7月31日,中美协官方微信号发表推文称,“7月25日,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美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根据推文显示,参与会议的还有国家人社部相关领导。8月3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布“关于坚决抵制口腔医疗美容乱象的声明”,声明称“中美协在生活美容的社团组织中,借‘美牙’之名,成立口腔医疗美容相关组织,没有医疗资质的人员从事口腔医疗美容活动,势必造成口腔医疗美容乱象,危害百姓口腔健康,中华口腔医学会对此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和坚决反对。郑重要求中美协立即撤销美牙专委会。”该声明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青眼)
【罚33万!汉高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化妆品】日前,据上海市市监局网站信息,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因“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被没收违法所得11.06万元,并处三倍罚款33.18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汉高委托江苏美爱斯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施华蔻斐丝丽染发霜 6-99 号”、“施华蔻怡然染发霜4.08/9栗子褐红棕”、“施华蔻怡然染发霜 2.0”,均检出标签未标识的染发剂“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盐酸盐”;一批次“施华蔻染发摩丝 5.86/9 ”,检出标签未标识的染发剂“4-氨基-2-羟基甲苯”。(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唯一!李佳琦公司美ONE成国标试点单位】7月30日,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评审结果》,针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企业试点制定了严格要求,共确定了15个试点城市和95家试点企业,李佳琦所在的美腕(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ONE”)成为了直播行业里唯一一个国标试点单位。据悉,这是国家首次将直播电商纳入《国家级服务业试点》。美ONE是目前最大的网红、艺人以及模特的线上服务平台,提供艺人网红杂志化履历包装工具,并在多角色用户间构建圈内人脉网络,通过产品机制实现工作共享、资源互换。(网易)
03品牌动向
【快了!昊海生科三款玻尿酸产品1-3年内上市】昊海生科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在研项目约30项,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欧华美科下属参股联营公司法国Bioxis旗下的三款玻尿酸产品已在欧洲及中东进行销售,并通过欧华美科在中国进行注册申报,预期将陆续于2021年底至2022年底期间获批上市;欧华美科子公司镭科光电自研的激光美肤设备及激光治疗系统2款美容设备正在申请美国FDA上市许可,预计将于2021年获批上市;同时上述2款设备正在申请中国NMPA上市许可,预计将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获批上市。(财联社)
【营收14亿!贝泰妮营销花了近5亿】8月10号,薇诺娜母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度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14.12亿,同比上涨了49.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亿,同比大涨65.28%。从自有品牌商品销售情况来看,化妆品仍是贝泰妮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上半年,贝泰妮化妆品收入为12.57亿元,营收占比为89.05%,产品平价售价在50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06元;彩妆类产品收入2243万元,营收占比为1.59%。(青眼)
【32%!屈臣氏中国创5年来最大增幅】8月5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期内,屈臣氏全球销售额为826.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87.75亿元),同比上涨12%。其中,中国区销售额为115.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6.55亿元),同比上涨32%。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屈臣氏近5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大增幅。这与屈臣氏中国不断提升店铺的数量及质量密不可分。2021年上半年,屈臣氏在中国共计布局4134家线下门店,较去年同期增长5%,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17.8%。除中国市场外,屈臣氏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同比上涨5%。(化妆品观察)
【超4成!华东医药医美产业上半年营收快速增长】8月9日晚间,华东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79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下降15.12%。整体来看,在面对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下,华东医药仍保持了经营的稳定发展,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公司医美业务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趋势,整体营收5.65亿元,同比增长46.25%,尤其海外医美业务克服了全球疫情的影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营业收入同比实现翻番增长,并有望在下半年维持目前趋势。(中证网)
【660.29%!欧莱雅/宝洁服务商“借壳上市”】8月7日,上市公司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则公告中表示,拟以2.52亿元收购上海荔之实业有限公司50%股权,后者系宝洁、欧莱雅、LG生活健康等品牌服务商。根据评估报告,该交易溢价率达到660.29%。这意味着,上海荔之或将于不久后通过被收购方式完成A股上市。同日,上市公司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将于2021 年9月30日前完成对昆汀科技的收购,后者系片仔癀(化妆品)、柏氏、The Ordinary、霸王等品牌服务商。据了解,该交易对价总额暂定为3.18亿元。(化妆品观察)
04美业百象
【西安墨缇斯美容院员工术后感染还拖欠工资?】8月10日,西安李女士向媒体反映,妹妹小李在西安墨缇斯医学美容上班,每个月约定工资大约8000元,从2020年4月开始,工资一直发不全,到现在欠了大约5万元。其他同事也有工资拖欠的情况。6月底,我妹妹在这里做了三项手术,手术费用自付了。手术后发生感染,尿血,得了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时间恰好是在这里做了隆鼻、脸部填充、腿部抽脂手术后。老板支付了大部分医疗费。该机构负责人荣女士回复称:手术与这次生病并没有关系,可以去权威机构做鉴定。会马上想办法解决,将工资发放给员工。(华商网)
【多名女子来信称遭遇医美欺诈】8月9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面刊登了《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一文,多名女子表示遭遇了医疗美容消费欺诈,甚至造成了不良后果。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加大对网上医美店乱象的打击力度。"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表示,医美机构应严格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以及虚假信息等。(医美视界)
【玻尿酸被掉包,医美机构涉嫌非法行医】29岁的小李在江北杰里米医疗美容机构缴纳了一万多元,购买了包括四支“艾丽薇玻尿酸”在内的针剂,注射了玻尿酸。当天,她就在这家机构完成了注射。由于是第一次注射玻尿酸,小李拍下了注射时的照片,在照片里,杰里米方面使用的玻尿酸包装盒是红色的,真正的“艾丽薇”,外包装盒应该是彩色的,名称也截然不同。小李怀疑自己遭遇了掉包,随即联系了杰里米的工作人员。对方通过微信解释说,两款玻尿酸进货差价不大,由于当天注射师生病,才一时疏忽用错了产品。目前,小李已经向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卫健委进行了投诉,相关部门已经介入展开调查。(重庆广电)
【广州捣毁假冒“吉米”化妆品窝点】今年初,娇兰佳人发现网上出现数家销售假冒其公司产品的网店,遂通过白云区化妆品产业促进会向专班反映情况。8月5日,由白云区打假工作专班牵头组织,在电商平台大数据支持下,白云区警方跨区办案,捣毁涉假窝点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为白云区本土企业广州娇兰佳人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打假维权,打掉一个完整的制售假链条。查获假冒娇兰佳人公司“吉米”雪颜素美白祛斑套装1200余盒,少量成品及用于生产涉案产品的半成品、包材一批,总案值超60万元。(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
【宁波大麦美容美发发布虚假广告被罚3万】据宁波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消息,宁波大麦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在美团平台店铺发布微针植发医疗广告,内容包含王平医生的微针植发案例,案例中出现了患者形象和治疗前后效果对比。经查证,该植发手术并非王平所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第二十八条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和利用患者的形象作证明的医疗广告违法行为。2021年3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罚款3万元。(中国网财经)